• 首页
  •   >   学院概况
  •   >   学院简介
  • 学院概况
    学院简介

    贵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(贵州应急管理学院)是学校2006年设置的工科学院,前身系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材料工程系和建筑工程系。2020年,学院抢抓机遇,积极推进应急管理学科建设和应急管理人才培养,与贵州省应急管理厅共建“贵州应急管理学院”。学院始终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坚持教学为立院之本、科研为强院之路,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紧紧围绕贵州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,以培养基础扎实、综合素质高、实践能力强、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为己任。

    学院现有教职工87人,其中专任教师73人,行政、教辅人员14人。教师队伍中,正高级13人,副高级27人,博士48人(含在读博士9人)。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、贵州省省管专家1人、省“百层次”人才1人、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人、省“千层次”人才3人;贵州省“金师”3人,贵州省“五一”劳动奖章2人,思贤名师9人,年薪制专家4人。同时,教师中有国家注册建造师9人、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2人、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1人、公安部高级爆破工程师1、高级工程师5人、工程师2人,具有工程背景的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31%。

    学院下设材料科学与工程系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系、土木工程系、工程管理系、应急管理系。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硕学位授权点,材料与化工、土木水利、职业技术教育(土木水利类)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。现有“材料科学与工程”、“新能源材料与器件”、“土木工程”、“工程造价”、“应急技术与管理”5个本科专业,其中“材料科学与工程”、“土木工程”、 “工程造价”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,在校学生1400余人。

    学院拥有“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平台”、“贵州铝电解炭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”、“贵州省高校无机非金属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”、“贵州省高校轻质材料工程研究中心”、“贵州省功能高分子创新人才团队”、“贵州省高校退役电极材料清洁处置与高值化利用创新团队”等省厅级科研平台和团队。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、科技部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项目、贵州省工业攻关重点项目、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及以上纵向项目40余项;承担企业委托研发课题、贵州省应急管理规划等服务社会的横向科研项目30余项,累计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;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6项。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,承担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、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、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、教育部就业育人等项目10余项;拥有省级“金课”18门、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7项、省级教改项目15项,出版专著、教材16部;获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5年在Nature子刊、Cell子刊、JACSAngewAM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。学院形成了功能高分子材料、固废资源高值化利用、高性能金属材料、生物质催化材料、新能源电池材料、微膨胀混凝土材料、铝电解炭素材料、碳化硅多孔陶瓷、智能建筑与绿色施工、应急技术与管理等研究方向和团队。

    学院始终坚持“依托行业、突出应用、注重实践、开放合作”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。建有 “材料与冶金”、“土木工程”、“工程管理”、“应急与安全”、“应急管理科技创新公共实验平台”等专业实验室及平台。建有“建筑工法实训基地”、“山地+智慧建造众创空间”、“BIM创客中心”、“VR创客空间”等实践育人平台,教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、“挑战杯”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、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、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、全国大学生混凝土设计大赛等创新创业赛事,并荣获国家级、省级各类奖励160余项。学院坚持就业育人理念,长期保持与中建、中铁、中交、中水、中冶、中铝、中航、首钢、碧桂园等央企、国企、民企的密切联系,通过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等方式,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,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,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连续多年名列学校前茅。

   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学院将以本为本,不断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,同时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,积极打造应急管理特色学科,努力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,致力于把学院建成办学条件优良、教学质量过硬、专业特色鲜明、服务地方成效明显、综合实力厚实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科学院。(数据截止至2025年4月)

     

     

     



           地址:(宝山校区) 贵州省贵阳市宝山北路116号  邮编:550001 (花溪校区) 贵州省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   邮编:550025   电话:0851—83227222
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版权所有:贵州师范大学   网站备案号:黔ICP备130040030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