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5年来到学校工作至今,在学院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,龚维同志始终以一个高校教师的标准严格 要求自己,始终把教书育人和服务育人贯穿在教学科研工作中,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具体如下:
一、思想素质良好,工作取得一定成效
2005年至今,主要从事教学一线工作,曾担任过材料学科教研室主任,在学院党总支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,2007年至2008年完成了教育部本课教学质量评估,取得了优秀等级。2005年至今一直担任材料学科支部书记,除了认真的完成好材料专业的教学、科研等日常工作和专业建设,还组织学科教师党员认真学习党的第一批教育群众路线实践活动,与学科老师一起加强和完善党组织建设,定期组织学科党组织生活,发展教师党员。在工作中,表现出较强的组织观念和综合协调能力,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院的发展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,取得了同事的认可和信任。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大局意识。
二、教学效果突出
教学工作服从学院和教研室的教学工作安排,一直承担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,超额完成学院规定教学工作量。主要承担了《加热设备》、《材料力学性能》和《失效分析》等专业主干课程的讲授,还参加了材料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指导工作。在具体工作中,能够做到把好教学环节中的每一关,工作态度端正。备课详实、细致,精心设计教案,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掌握教学节奏。在课堂教学这一最重要的环节,以知识的传授为根本,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,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。无论是重复课还是新开课,认真准备每一堂课,不断充实新的内容,并且注重授课方法,充分发挥教师、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作风,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。在教务处组织的学生考评中,每年均达到优秀等级,获学校第七届教学质量奖。
三、为人师表垂范,关心学生成长
作为一名教师,力争做到身为教师,为人师表;在工作中,具有高度的责任心、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思想素养,热爱、关心全体学生,对学生的教育动之以情、晓之以理,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科学的世界观。身兼2010级、2012级本科生导师,每个学期至少要组织学生交流两次,让学生做好自己大学四年的规划,根据每个学生的想法引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。作为一名的教学工作者,我能够严格要求自己,始终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,切实抓好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,特别是在备、辅、考三个环节上,花了不少功夫,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。在学生心目中,具有较高的威信和较好的教师形象,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,理解学生的意见和心声,征求学生对自己教学方面的建议或要求,针对学生在思想、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,做到耐心解答、正确教育和利导,鼓励学生珍惜求学时光、掌握正确学习方法,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,这些都为学生成长成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2013年组织10级材料学生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三等奖、贵州省一等奖,指导学生刘何琳获批国家级创新计划项目一项。到目前为止共指导学生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8篇。
四、科研能力良好,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
科研是教学的基础与保证。在认真完成日常的教学工作同时,惜时如金,克服多种困难,积极学习专业基础知识,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,努力保持和提高自己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。从教至今,在承担大量的教学工作的同时,从未放松过科学研究,在科研方面近5年来取得一定的成绩:2011年获批贵州省工业攻关项目1项,题为“高弹性、轻量化发泡橡胶制品开发”。2012年获批国家自然基金1项,题为“微发泡聚合物材料力学行为的研究”;获批贵州省省长基金项目1项,题为“微发泡聚烯烃材料增强增韧”。2013年获批贵州省重点工业攻关项目一项,题为“抗低温冲击PP-R管专用料的开发及产业化”;获批贵州省重大专项子项1项,题为“微发泡挤出聚合物制品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”;获批白云区科技项目一项,题为“高强超韧ABS发泡专用料的开发”,2014年获批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。目前在研经费达316万元。工作至今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以上发表论文47篇,其中SCI、EI检索12篇,其余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,申请专利6件,获批3件。获贵州省青年科技奖以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优秀教师指导奖两项,获第四届贵州省第四届自然科学类优秀论文奖,三年被评为年度优秀。